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4年5月,是首个以“交叉赋能、科产共创”为主旨的创新性学院,学校赋予学院“尖兵”引领重任,通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高溢出性、强带动性特征,全面提升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力量整合发力能力,成为学校科研攻关新“王牌”。目前学院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中国工程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专业的综合排名显示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位列全国第四;2023年US News人工智能学科排名,哈工大位列世界第6,中国大陆第2。学院打造了人工智能特色培养体系,包括AI+X学科交叉复合、AI+项目双驱融合和AI+名企产教深度融合等新型培养方案,未来五年内形成400人/年的AI人才培养规模。学院目前拥有教师61人,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人才2人,国家级高层青年人才4人。教授2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0人,副研究员2人,讲师/助理教授11人。学院拥有1个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个千万级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学院目前拥有本科在校学生 426 人(二学位29 人、未来技术 163 人)。
学院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可追溯到1958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授意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后续相继产生了国内第一个语句级智能拼音汉字输入法、服务上亿用户的数字视频广播编码传输与接收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声、图、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学科特色,并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脑科学与脑认知、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和产业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张大鹏;百度首席技术官、“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王海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IEEE Fellow陈熙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IEEE Fellow吴枫;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鸿蒙系统奠基人王成录,顺丰集团首席技术官耿艳坤,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冷晓琨。